时代之谜2攻略
1、不论是传统壁画、唐卡、佛塑像还是各种民间改编的影视剧形象,得道成佛者身后,往往会闪耀着一圈极具神秘感的“圣光”。这里的“圣光”并非空穴来风,其在佛法佛经中被统一记载为背光。头光与身光共同构成了佛像的背光,图源网络,根据位置的不同,背光又可以分为头光和身光,二者合称为全身光,指画在佛龛内佛塑像身后壁上的装饰。
2、1//普照四方:作为本体的佛像背光。背光又称“法身”,其能除众生烦恼,照破山河大地。《佛说造像量度经》有言,佛身有“三十二相,八十种好”,其中“身金色相”、“常光相”就是指身体经常放射着金色光芒;如来三十二相便是指“眉间白毫”和“长光一丈相”。实际上,背光就是佛像本体的一部分,其意在于表示佛的智慧慈悲之光普射四方。
3、北魏天人化生火焰纹佛背光莫高窟257窟中心柱东向龛内。在佛像产生初期,背光仅仅呈现为一个光环,随着艺术的发展,佛背光的装饰图案也层出不穷、色彩纷呈。
4、按照《造像量度经》的规定,背光上常见的图案应有六种——大鹏(表慈悲)、鲸鱼(表保护)、龙女(表救度)、男(表资福),狮子(表自在)、大象(表善师)。但背光中最常见的还是许多用祥云卷草和吉祥动物组成的各种图案。其中,火焰背光是最为人熟知,出现的时间较早、形式也最为华丽的背光形式。
5、2//火焰之谜:背光火焰嬗变之路。在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中,肩膀处出火的图像屡屡出现。
时代之谜2攻略
1、从新疆古高昌地区拜西哈尔石窟、古龟兹地区克孜尔石窟,至甘肃敦煌莫高窟、炳灵寺石窟、麦积山石窟,再至山西云冈石窟、河南龙门石窟等,从西向东,火焰肩纹“气焰汹汹”。公元2-3世纪焰肩佛坐像,片岩,阿富汗迦毕试平山郁夫藏。但即使在新疆地区石窟中,5世纪前也未见佛像有火焰纹背光。反而是在靠近中原地区的北魏早期,背光上才较早地出现了火焰纹的雏形,也就是一种层层递进的火焰装饰;北魏晚期开始,这种火焰的特征才变得更加强烈;到隋唐时期,很多造像的背光就直接呈现出了火焰的外轮廓。
2、北魏早期释迦坐像云冈石窟第20窟。汉地对于表现火焰的热情是要远大于印度的。
3、火焰纹不仅在背光上大量出现,常见的石窟窟门楣顶上也有。中原传统造像中的火焰形态很像云气纹。
4、云冈石窟北魏早期时的火焰纹里,就融合了云纹的特点,在此次“经典与范式”云冈石窟特展中,吴博展出的火焰纹背光残片,纹路就呈现为一种仿佛云气盘绕,火焰不断向上生长的形态。北魏造像背光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云岗研究院藏。
5、火焰纹背光,不常见于犍陀罗造像,主要出现在我国南北朝时期,特别是北魏造像,这是比较奇怪的事。火焰纹背光始于何时,源于何地,学术界暂无定论。一种说法认为它源于古印度。玄奘法师在《大唐西域记》中曾记述迦毕试国大雪山,也就是兴都库什山龙池的传说,迦腻色伽请求佛法加持,而“于两肩起大烟焰”的神变迫使龙王臣服,由此视贵霜王为“焰肩神”似的神明。